亚洲免费区-亚洲免费人成-亚洲免费三级-亚洲免费三区-亚洲免费色视频-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歡迎來到CNC機床網

沖破經濟寒潮傳統工業城市能否鳳凰涅槃

??2022-04-19 閱讀:77
入秋的濟南秋風瑟瑟,而在位于濟南高新區的智能裝備城中,卻絲毫沒有“寒意”。在此落戶的濟南易恒技術有限公司干勁滿滿,似乎并未受到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大環境的影響。掌握著上百種全球領先水準的裝備業產品,擁有可以比肩德國、法國、日本企業的產業技術,這個曾鮮為人知的企業給低迷的工業經濟帶來一股暖風。
  
  無獨有偶,作為“大體量”的工業企業代表,已經名聲在外的中國重汽同樣也給眾多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的企業帶來信心。這個在上世紀60年代生產出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的企業,在業績持續下滑的危機之下,果斷調整產品結構,中輕卡銷量增長92.9%,一舉扭轉局面,迎來發展新機遇。

  最新公布的山東省工業22個重點行業轉型升級中期評估綜合報告中顯示,尤其自去年以來,山東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省工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體制增效成效明顯。今年上半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分別高于全國和東部地區0.6個和0.2個百分點。
  
  窮則變,變則通。老路走不通了,就要走新路。經濟寒潮中,是觀望踟躕、固步自封,還是充滿信心、逆勢而為?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是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固守傳統工業產業的老路,顯然無法重現昔日輝煌。濟南該如何借鑒全省及外省市先進經驗,在傳統產業、新興產業、過剩產能等領域繼續發力,實現傳統工業老城的“鳳凰涅槃”?“進退并舉”
  
   調優產業結構
  
  工業是山東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主戰場。在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錢煥濤看來,山東工業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目前保持著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轉型升級具備良好的現實基礎。
  
  但與此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產業層次偏低、創新支撐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大等問題仍是避不開的困難。對此,自2014年
  
  開始,省委、省政府就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工業方面出臺1+22指導文件,即制定1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同時“敲開核桃、一行業一對策”,細化形成了22個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在這22個重點行業中,既包括高端裝備、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也包括紡織服裝、造紙、家電家具等傳統產業,還包括鋼鐵、水泥、煤化工等過剩產能行業。可以說,這些工業支柱產業對于我省來說,轉型升級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全省經濟發展走向。一年多來,全省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過剩產能“有進有退”,其在技術改造、兩化融合、市場開拓、環保節能等方面積累了諸多新思路、新方法。
  
   新興產業前景大好
  
  依靠自主創新,與世界行業巨頭同臺競技,濟南二 機床先后斬獲福特、通用等國際著名汽車企業大單,塑造了中國機床業“高端制造”的品牌形象。作為高端智能裝備產業的代表,二機床走向國際、引領行業的經驗有著標桿示范作用。當前,全省正在打造七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具體包括濟南都市圈 數控機床產業集群、青島機車車輛產業集群、濰坊內燃機產業集群、東營石油裝備產業集群、青煙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煙臺核電裝備產業集群、泰安濟南高端輸變電裝備產業集群。
  
  省經信委最新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省高端裝備制造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2919家,較2013年增加32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186.6億元。有關專家預計,隨著高端裝備產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這七大產業集群發展優勢將會更加凸現,帶動全省高端裝備企業發展的示范效應也令人期待。
  
  同樣作為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品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以浪潮集團、中創軟件、歌爾股份等為代表的云計算、新一代網絡通信、物聯網、軟件等行業增速近年來始終保持在20%以上。附加值較高的服務器、光電子器件等產品保持17%以上的快速增長。據有關人士介紹,省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規模效益持續提升,去年利潤實現831.2億元。以企業為代表,浪潮集團始終保持國產服務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歌爾股份在電聲器件、VR領域等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列。
  
  此外,現代醫藥、新材料兩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帶動醫療器械邁向智能化、高端化,新華醫療、威高集團等企業生產的高性能醫療設備在全國居重要地位,部分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
  
   傳統產業不容小覷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傳統產業的發展前景一度不被看好,甚至有唱衰之聲。然而,熟知山東傳統行業優勢的錢煥濤卻很有信心,“傳統產業并不等同于落后產業,通過轉型升級,山東一大批傳統優勢產業煥發了新的活力,其后勁和成長性完全不亞于高新技術產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泉林紙業、太陽紙業分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肯色州建設制漿造紙和生物精煉項目;紡織企業魯泰、如意、岱銀集團分別在越南和緬甸、法國、馬來西亞建立生產加工基地。這些企業都屬于山東的傳統優勢行業,通過改善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在技術上、產品上、服務上都達到了國際水平,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作為傳統產業,紡織服裝、地方煉化、造紙、家電家具等產業的產業鏈、價值鏈正不斷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和消費終端延伸,涌現出了本色環保型造紙、智能節能型家電、定制高端服裝、健康個性化家具、綠色環保輪胎、新型高檔陶瓷、復式數字化農機等一批引領消費的升級產品,中高端產品的比重明顯提高,9大傳統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均超過17%。
  
  以造紙業為例,去年,晨鳴、華泰、太陽、博匯4家企業就進入世界造紙百強榜單。同時,這4家企業和泉林紙業還進入國內造紙企業10強,產業優勢明顯,市場份額巨大。
  
  “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以市場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有企業負責人認為,這句話對傳統產業尤為適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乎質量和效益提升的深刻變革,對傳統制造業是重大利好,企業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抓住機會,集中力量推動產品和產業結構向高端邁進,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
  
   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眼前我們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如何面對產能過剩、去產能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此前透露,今后5年中國鋼鐵的產能要去掉1億到1.5億噸,煤炭產能要去掉5億噸。
  
  低效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才能為先進產能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十二五”以來,山東1786戶企業按照計劃或主動實施淘汰落后產能,累及淘汰水泥8522.5萬噸、煉鐵1450.56萬噸、煉鋼574.3萬噸、煤炭610.2萬噸、火電441.6萬千瓦。尤其自去年以來,鋼鐵產品結構逐步優化,重點鋼鐵企業的三級及以上鋼筋比例達到97.4%,經濟效益實現回升,在銷售收入比2013年減少的情況下,利潤增加了25.7億元。
  
  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一方面企業還嘗試“走出去”,向海外要市場。如今,以玲瓏、賽輪等5家企業為代表的山東輪胎業已經在海外建廠扎根,其中三家企業還建設了海外技術研發中心。
  
  綜合國內外及我省經驗,在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時,必須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調節,通過企業破產、重組來消化過剩產能或淘汰落后產能,但也不排斥采取管制、稅收等政府干預手段。具體來說,就是從擴大內需、貿易輸出、產業轉移等多途徑消化或輸出過剩產能,從技術創新下功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先進產能替代落后產能。打好組合拳
  
   實現雙中高
  
  江蘇15個百分點,裝備類產業占比低于江蘇17個百分點,食品、家具、陶瓷、水泥等行業則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同時,能源依賴性較大、研發投入總體不足也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在工業增加值前10位的行業中,有7個屬于傳統行業或高耗能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僅占13.9%;每萬名員工36臺的 機器人密度遠低于江蘇的52臺。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傳統工業大省來說,出現這種情況實屬正常,關鍵看今后能否揚長補短、多措并舉,強化科技創新動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不斷增強自身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工業“雙中高”(產品技術邁向中高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對此,山東提出,將順應動能轉化、需求變化、行業分化的趨勢,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財稅鏈對接融合,不斷增強重點行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和后勁。
  
  據透露,山東將實施新一輪工業企業技改,推動企業通過技改加速成果轉化,通過“建鏈、補鏈、強鏈”提高產業競爭力。開展“互聯網 制造”試點,分類開展流程型、離散型智能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試點,建設一批智慧型制造業集聚區。到2019年,實現全省一半以上規模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不可否認,受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山東工業轉型升級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產業層次不高,結構重、鏈條短;創新能力總體不強,增長點和后勁乏力;產業附加值偏低,財稅回報較弱;創新人才和企業家隊伍建設仍有差距等。
  
  其中,產業結構偏重是山東存在已久的問題。2015年,山東原材料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高于
  
   老工業基地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如今,作為老工業基地,濟南轉型升級勢頭明顯。浪潮服務器產量增長39.4%,出貨量全球第一;力諾光伏產品、北車風電設備、寶雅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產值快速增長,訂單遠超市場預期;長清區歸德鎮的市住宅產業化基地、長清區環保產業發展基地初現雛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入“創時代”……
  
  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40.7億元,同比增長10.5%,高于全國6.3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投資增長30%以上。轉型升級成效有目共睹,但老工業基地也存在“疑難雜癥”。市經信委負責人就曾坦言,濟南工業總量偏小、投資增長乏力,內生動力不夠強;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發展不夠快;縣域經濟薄弱、區域發展不平衡;干部隊伍一定程度存在慵懶散、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的現象。
  
  “找準了定位才能明確目標。”其實,早在去年召開的全市“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上,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就提出,要著眼國家戰略,增強決策的前瞻性,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總體規劃實施的大好機遇,結合濟南實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的發展,從中尋找濟南融入國家大的發展戰略的機會。
  
  推動轉型升級,拖不得、等不起。有專家支招,對接國家及我省大的發展戰略,應當針對不同行業和企業的實際狀況,分別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持續下大力氣抓龍頭、建 平臺、鑄鏈條、建集群,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主導產業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增長極。
  
  長期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導致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創新成為企業轉型的必然選擇。要培養新的增長極,關鍵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以高端高質高效為產業發展方向,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推動科技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同時,還應當運用“互聯網 ”智慧信息的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有機整合的機制,著力解決工業物流的便捷性、快捷性不夠和運輸成本過高等問題。

免責聲明: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