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業強省戰略助“智造業”強勢崛起
“黑燈車間”“智能 機器人”……如今正變為現實。近年來,湖南省大力推進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制造強省戰略,隨著傳統企業智能化升級、新產業快速成長,“智造業”強勢崛起,為當地經濟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
抓機遇:搶占戰略制高點
“下一個風口行業一定是智能制造。”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流程信息官賀東東說。三一重工位于長沙的“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之一,主要生產泵車、攪拌主機等產品。廠房內,物流、裝配、質檢各環節均實現了自動化,一個訂單可逐級快速精準地分解到每個工位。
2015年年底,湖南在全省層面發布“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提出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發展12大重點產業。成立了由省長擔任組長的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發起“總動員”。
2016年,湖南先行出臺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扶持政策,財政專項資金和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投入數十億元,目標是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2100億元。隨后,新材料、航空等產業的配套政策也相繼出臺。
為加快構建智能制造服務體系、產業鏈條和人才高地,長沙提出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在去年啟動第一批30家示范企業智能化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啟動了第二批200家智能化改造,以推動2600多家企業智能化改造;株洲市計劃投資逾200億元啟動建設“中國動力谷”;湘潭市提出打造“智能制造谷”。
搶市場:“第一生產力”顯神效
走進湖南華曙高科有限公司辦公樓,迎面佇立著一匹 3D打印制造的藝術感極強的奔馬。公司陳列著各種3D打印產品,包括飛機汽車等配件,醫用產品,工藝品等。
董事長許小曙是從海外歸國創業的技術人才,他介紹,目前他們緊隨國際最先進水平,產品有一半銷往國外。“選擇在湖南創業,主要看中這里的人才和技術優勢”。
湖南長株潭城市群是我國第六個獲批的“自主創新示范區”,其中長沙就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6個、高等院校51所、兩院院士58名。2015年,長沙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4位、中部城市第1位。
“湖南將科技資源高效導入智能制造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院長鄧子畏認為。
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在全面依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的技術力量的同時,還引入IBM、西門子等國際先進的技術資源,并組建了包括1名院士在內的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為長沙試點企業開展技術咨詢。
目前,湖南有20個項目入選國家高檔 數控 機床與基礎制造設備科技重大專項,15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重大專項,3家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中低速磁浮、超級電容、IGBT、激光陀螺、北斗導航等“高精尖”領域,產業化成果不斷涌現。
長泰機器人是長沙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之一,近年來,企業專注于高端工業機器人制造,不斷提升機器人感知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每年生產工業機器人1萬多臺,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20%至30%。
據統計,2015年,湖南省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335億元。
增效益:市場倒逼“再創業”
以智能電能表生產為主業的長沙高新區威勝集團今年被工信部確定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我們將用3年時間,建成信息化系統全覆蓋的數字化工廠。”公司副總裁兼運營總監鄭小平說。
經濟下行壓力下,湖南一些制造企業推進智能化改造的積極性高漲,并以此為契機,謀劃智能制造“再創業”。
在長沙,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威勝集團等230家企業啟動智能制造改造升級,由此煥發新的生機和動力。湖南制造業大市株洲,在中車集團旗下兩家企業帶動下,200多家企業踴躍申報智能制造“市級試點示范企業”。
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都將智能產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等確定為未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智能制造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從正在試點的企業來看,智能化改造后其生產效率會提升45%。預計到2018年底,長沙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通過智能制造還可以延長產業鏈,為企業產生增值業務。
記者了解,今年前三季度,湖南工業經濟加快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產業、高加工度工業增加值高于規模工業平均水平,占比分別提高1.1和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