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新聲音 讓世界認真聆聽
“三峽升船機的建造是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在整個設計、施工、制造、安裝、調試的過程中,集團公司開展了近20余項的專題研究,反復探索和試驗,突破一道道關卡,最終擁有了多項世界之最。”三峽集團機電工程局副局長吳小云介紹說。
三峽升船機過船規模3000噸級,最大提升高度113米,承船廂及其設備(加水)總重量約15500噸,只需約40分鐘,3000噸級船舶就可以完成近40層樓房高度的垂直升降。在整個升降過程中,放在了船頭上一枚硬幣屹立不倒,足見設備的穩定性。
吳小云表示,“從造價上來說,只有10%的器件是從國外進口的,90%的設備、器件都是咱們自己獨立研發設計的。”正是這種創新理念,讓世界得以傾聽“中國制造新聲音”——創新、智能。
挑戰與機遇并存 變革刻不容緩
一提起“中國制造”,它給消費者留下的印象是“廉價、低端、劣質”這些較為負面的印象,8億襯衫才能換來一架波音飛機曾是“中國制造”的尷尬。
中國傳統制造業自身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缺乏造血再生功能,資源利用率低、增加值率低、品牌意識缺乏等問題,使我國傳統制造業處于世界造業產業鏈的中低端水平。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制造業的格局加速調整和洗牌,歐美發達國家陸續推行的“再工業化”戰略,謀求在技術、產業方面繼續保持領先的優勢,進一步拉大與我國的距離。
中國制造業面臨世界范圍內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大挑戰和機遇,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業產品、生產、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已經刻不容緩。
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全球視野和戰略布局,立足本國國情,做出了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決策,這是中國工業未來10年的發展綱領、頂層設計。
規劃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為基本方針,計劃用三個十年左右時間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
要調動全社會力量,包括設備、技術、人才等方方面面,引導中國制造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經營發展,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資本輸出以及品牌輸出的轉變,讓世界聽到“中國制造新聲音”。
自主創新謀發展 揚帆起航出國門
威勝集團通過安裝 機器人生產線,5臺機器人相當于20名工人作業,整體生產效率比以前提高了45%。
“威盛集團成立以來一直以技術創新為推動力,以科技帶動發展,用品質領先作為經營管理的要求,通過智能化改造,進一步打造中國儀表品質品牌。”威勝集團副總裁、質量管理者代表鄭小平表示,公司正在加強研發,不斷創新,加速生產線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改造,目前公司正“揚帆起航”駛向海外市場,努力向國際一流企業邁進。
“華曙高科投入了巨大的研發成本,投入資金占整個公司的40%,研發人員占整個公司人力成本30%。目前,公司的 3D打印設備和原材料都是完全自主研發。”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許小曙認為,技術不過關、創新性不足是制約中國3D打印技術發展的很大因素,光靠跟隨永遠走不出自己的路,只有自主創新才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華曙高科憑借自身的技術影響力和海外資源優勢,通過整合尖端資源、設立國際合作 平臺和構建全球化營銷網絡等途徑,成功獲取了北美、歐洲、亞太等地區高端市場的認可,引領中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在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方面,經過不懈努力,載人航天、“蛟龍”深潛器、大型客機、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高速龍門五軸 加工中心、高速軌道交通裝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研制成功。
“中國制造”正在從跟隨發展走向創新引領,從“低端價廉”邁向“質優價高”的高端發展之路,讓世界傾聽“中國制造新聲音”,這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