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中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國家級、國際性竹事盛會——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在眉山青神縣成功舉辦,青神竹編及竹產業發展獲得國內外嘉賓“點贊”。
當記者因竹編文化而聚焦青神時,卻驚訝地發現,這個只有20萬人口、386平方公里的縣城,工業發展基礎扎實、效益穩增,已形成機械、紡織、醫藥、竹產、食品五大主導產業,民營企業在竹編文化“軟實力”上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硬支撐”。
在宏觀經濟持續疲軟的形勢下,青神縣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為何能逆勢上揚,進入彎道超車的關鍵期?近日,本報記者實地采訪青神縣,希望通過探尋其經驗,為更多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帶來啟示。
民營企業展現活力
近日,在眉山市青神縣工商聯的對接邀請下,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四川金星清潔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圍繞機加工件、鑄件、液壓件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通過資源共享,德恩精工可增加業務銷售量,使現有設備得到充分利用,而金星能源可減少固定資產投入,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據了解,從1999年開始“走出去”的德恩精工,2007年前客戶全部是海外企業。隨著“做大市場蛋糕”的目標制定,才開始逐步轉向國內市場,目前仍有55%的客戶在海外,如通用等都是它的客戶。
同時,德恩精工投資5000萬自主研發生產的關節機器人和AGV機器人正在生產車間里逐步調試安裝,將在原有產品升級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打造智能化的制造工廠,并為“多品種、小批量”的機械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借鑒和技術到管理的全鏈條支持。
而在距離德恩精工不遠的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貨車來來往往,正將其生產的斑布BABO竹纖維本色紙,運往全國各地。事實上,從去年7月斑布BABO竹纖維本色紙開始銷售以來,市場上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今年產值將達5億,而明年將達10億。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專項研究,環龍新材料所研發的、有自主專利的“生物質精煉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竹纖維撕裂度、耐破度等物理性能較低的問題,也打破了人們對于“造紙就是污染”的認知,在青神建設了從制漿、造紙、成品紙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帶領當地成千上萬戶的竹農發家致富。
同樣在青神縣工業園區的眉山德鑫航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成立以來,以機場地面設備、航空集裝器的生產和科研開發,機場、航空設備及配件的生產銷售及機場地面設備維護和物流分揀系統、機務設備為發展方向。
如今,德鑫航空僅機場地面行李拖車這一項,就占了全國70%的市場,在其他企業無訂單可接或訂單減少的情況下,德鑫航空反而是不敢接訂單,怕訂單數量太多,做不過來而影響產品質量,進而損害品牌。
事實上,這些只是青神縣民營企業發展的縮影之一。
青神縣本土的四川丹甫制冷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眉山市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國內小型制冷壓縮機龍頭企業,通過與臺海核電重組,目前已達歷史最好水平;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月正式登陸新三板,成為眉山市第一家在新三板掛牌企業,也是青神縣第二家上市融資企業;
眉山德鑫航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亦于今年初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行業新三板第一股……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青神縣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仍保持快速增長,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在眉山市排位第三。全縣5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3.1億元,同比增長9.34%,增加值增速10%;實現工業銷售產值80.5億元,同比增長10.31%,產銷率達96.9%,企業保持了穩步上升的態勢。
齊心打造“機械之都”
作為小縣,資源匱乏是制約青神發展的最大瓶頸,但得益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三家軍工企業和大批人才,青神具備了相當的機械產業基礎,并使“強工業,建設頂天立地機械之都”,成為青神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
目前,機械產業已成為青神縣最大的出口創匯產業,這里有全球最大的標準化傳動件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小規格壓縮機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木工機床生產基地。青神機械產業集群躋身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縣,是四川省僅有的2個入選的區縣機械產業集群之一。
青神縣工商聯主席王進儒表示,在目前經濟下行、企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青神縣民營企業的感受并不深切,仍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在歷屆縣委縣政府持之以恒的支持下,為青神工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從2012年至今,青神縣民營企業包括中小企業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近幾年都是30%-50%的遞增,從2011年企業稅收不足2億到今年達到4億,可以看出民營企業的發展態勢很好。”
王進儒表示,在“建設頂天立地機構之都”的目標下,青神縣本土民營企業實現了迅猛發展。近年青神縣的招商引資堅持“三高四有三避免”理念,堅持高科技、高稅收、高就業的招商方向,招有理念、有實力、有經驗、有業績的企業,避免引進占有資源不開發、占有資源搞運作、占有資源要政策的企業和項目,重點圍繞延伸產業鏈和壯大產業集群實施“招強引優”,為“機械之都”提供了實業支撐。
“青神在壯大集群、完善配套、延長產業鏈上狠下功夫,通過機械產業的集群發展,不斷完善和配套上中下游企業,達到產業的整合。目前,青神機械產業已形成了鑄造毛坯—粗加工—精加工—自主產品研發生產的完整產業鏈。”王進儒說。
同時,機械產業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如何提高青神企業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快速更新換代,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與東部發達地區機械產業同臺競技,也成為青神縣委縣政府和縣工商聯考慮的重點。
“必須鎖定高新、高端、高效企業。”對于想要落戶青神的企業絕不“照單全收”,而對于行業領軍企業,則不遺余力引進。青神縣還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等進行戰略合作,與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大學、西華大學等高校的機械院系密切聯系和合作,實現了產學研銷的充分結合。
正是在多措并舉的推動下,機械產業上下游企業不斷向青神聚集,本土企業不斷鞏固客戶群體、完善自我發展的體系,成為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的強勁引擎。
甘做民營經濟“助推器”
作為橋梁和紐帶,在青神縣民營企業大發展的過程中,青神縣工商聯也發揮著獨特作用,擔當民企發展“110”,以服務企業和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一方面,青神縣著力解決民企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定期召開銀企座談會,聯系協調縣內外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解憂。五年來聯系協調金融機構20余次,為企業協調新增貸款10億余元,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做強做優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青神縣工商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引導企業以科技創新、技術提升、并購重組等途徑轉型升級,并通過工商聯和行業商會資源,向資本市場及券商等推薦發展良好的企業,推動民營企業將優質資產實現證券化,“這樣既能使民企獲取資金的成本極大降低且更便利化,同時也使民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及時得到資金支持,從而實現健康有序發展?!?br>
另一方面,青神縣工商聯搭建起培訓服務平臺,從2011年起提出“企業家素質提升計劃”,用五年時間全面提高青神縣民營企業家隊伍的素質。王進儒說,“從2011年至今,我們堅持‘一季一培訓’和‘請進來、走出去’,針對民營企業家、民企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通過邀請專家講課、企業家現身說法、高級工程師實際操作培訓、‘走出去’培訓等方式,舉辦企業管理、財稅、金融戰略研討、數控機床操作、互聯網 、企業股權激勵等22期培訓,使青神縣民營企業家及團隊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青神縣工商聯還在“內引外聯”上下大功夫。近五年來,“內引外聯”了100余家企業、商會組織來青神考察,實現以企招商、促成企業對外合作。
通過“內引”,挖掘商會內部資源,建立會員企業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機制,形成了與50多家國內知名企業聯通的“以企招企”資源網絡,促成吉達機械、欣科導軌、新鑫元機械等一批企業落戶青神。
通過“外聯”,先后與浙江嵊州、甌海、寧海和四川成都市機械商會、德陽機械商會,及澳大利亞國際商會結為友好商會,形成與發達地區工商聯、商會的互通有無、資源共享機制,推動雙方企業加強交流合作。
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和“中國制造2025”推進以來,青神縣工商聯還將目光轉向海外,引導民企抱團“走出去”,對接“一帶一路”。如支持青神16戶機械企業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開展經貿活動,并為其制作企業形象和產品展播專題片;組織德恩精工等9家企業赴柬埔寨進行實地考察,拓寬企業視野、搭建合作平臺。
下一步,青神縣工商聯還將繼續支持本土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抱團出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并發揮工商聯民間外交的獨特優勢,創新工作思路,加強同海內外工商界(商會)對接,為全縣民營企業“走出去”和融入“一帶一路”提供多方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