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是一座老工業城市,工業一直以來都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富民強市的重要載體。但是,與全國大多數老工業城市一樣,濟南工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重工業比重偏高,新興產業規模較小,民營經濟發展緩慢,一直困擾著濟南工業的加快發展,近年來,濟南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多舉措并舉,推動工業經濟綠色健康快速發展。
亮點①:突出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工作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濟南市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雙輪”驅動戰略,突出項目帶動、投資拉動、創新驅動,大力推進“轉調創”,突出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工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據介紹,濟南現在擁有機械裝備、交通裝備、電子信息、冶金鋼鐵、食品醫藥、石油化工6大主導產業,“四新一高”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6100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230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對全市GDP的貢獻率36.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63.7億元、利稅715.6億元、利潤345.1億元,分別增長0.3%、14.9%和12.4%;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率13.3%、利潤率6.4%。全市規模以上企業2000多家,過億元企業達766家,過10億元的63家,過百億元企業7家,涌現出重汽、浪潮、齊魯制藥、力諾、圣泉、玫德鑄造、九陽、二機床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本土龍頭企業。
截止到目前,濟南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1942億元,同比增長14%,總量繼續保持全省首位,齊魯軟件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濟南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工作全面啟動,全市物流相關產業投資完成290.3億元,增長103.7%,居全省首位。社會物流總額1.6萬億元,增長12.6%。濟南擁有1個國家級高新區,1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汽車、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示范基地,獲批國家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地區、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
亮點②: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記者了解到,2015年,濟南市各類市場主體達到47.8萬戶,其中私營企業16萬戶,培育齊魯制藥、力諾兩家收入過百億民營企業。2016年1-10月份,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8萬戶,同比增長31%,市場主體總量達到55.8萬戶,增長17.4%。新登記私營企業7.8萬戶,增長29.3%,私營企業總量達到24.8萬戶,增長45.9%。濟南市狠抓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了覆蓋市、縣(市)區、園區(產業集群)的三級中小企業服務網絡,全市中小企業服務平臺達到37家,年服務企業1.5萬家。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培育“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27家、創新企業41家、市級以上創業輔導基地35家,鑫茂科技城獲批國家級創業輔導示范基地,認定創業輔導師163名,培育綜合性實訓中心(基地)2家、專業性實訓中心(基地)11家,年實訓人數5萬人。
濟南市多措并舉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加大融資擔保、增量貸款財政補貼力度,推動設立小微企業互助合作基金,成立軟件行業互助合作基金聯保體,推動齊魯銀行建立全國第一家物流特色專業銀行。
亮點③:節能減排,促進工業綠色發展
濟南市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共淘汰鋼鐵360萬噸、水泥461萬噸、電解鋁4萬噸、焦炭55萬噸;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二五”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單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8.86%,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6%。節能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漸成規模,形成節能服務、新型建材、可再生能源、工程機械再制造等十大產業集群,年主營業務收入500多億元,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同時,濟南市實施煤炭產業退出行動,章丘所有煤礦全部關停、轉型發展,成為全國首個叫停煤炭產業的縣(市)。實施了民用生活燃煤清潔化治理工作,采取政府補貼方式,在中心城區居民家庭推廣使用潔凈型煤和新型爐具,年底實現“全覆蓋、全替代”。加強煤炭質量監管,依法查處生產、銷售、燃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煤炭及制品行為。實施了鑄鍛產業全面整頓工作,對1091家鑄鍛企業2107臺燃煤窯爐,全面實施拆除淘汰,改用天然氣、電、甲醇等清潔能源,年降低煤耗85萬噸標煤、削減煙(粉)塵2.6萬噸、二氧化硫2萬噸。實施了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行動,對繞城高速以內90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進行搬遷改造,從根本上消除市區工業污染,實現城市布局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