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產業規模 20億美元零部件項目落戶重慶
涉及總金額達20億美元、146億元人民幣的42個加工貿易項目即將落戶我市。記者昨日獲悉,由商務部、海關總署、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加工貿易暨產業轉移進重慶”活動,本月16日-17 日在重慶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商務部將為重慶、成都、綿陽、南寧、銀川、呼和浩特等10個“西部地區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舉行授牌儀式。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以及多家跨國企業,將就如何承接加工貿易轉移與我市有關部門展開討論。據了解,來自日本、意大利、美國、德國、中國香港、江蘇、深圳、福建等地的108家客商將來渝參與此次活動,其中包括伊藤忠集團、西門子、五十鈴、戴爾中國、英格索蘭、意大利GSI公司、德國工業及密封技術公司、三菱商事、美國熙可集團、德國亨嘉集團、華為技術、中興通訊、矽谷學人電子、蘇州萬龍集團等跨國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涉及電子信息、醫藥、文體、紡織化纖、工業、家具、塑料制品等行業。
活動期間,市領導將與部分境內外企業代表座談,42個加工貿易項目將與我市舉行簽約儀式。
一圈兩翼劃片承接加工貿易
廣東東莞的服裝產業向萬州轉移,手機馬達項目向涪陵地區轉移,浙江、福建的制鞋產業向璧山、銅梁一帶轉移,沿海地區的船舶加工、摩托車發電機等項目也在向我市轉移……
據市外經貿委主任李建春介紹,由于當前東部地區受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響,特別是受國家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影響,部分加工貿易產業已開始加速向包括我市在內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為此,我市將結合地處內陸的實際,改變傳統加工貿易方式,承接產業轉移,必須從四方面轉型——
首先,“進口加工”轉為“配套加工”。我市地處內陸,不適宜承接交貨時間緊、運費成本敏感的加工貿易,必須大力發展“配套型加工貿易”,大量采購本地零部件、元器件和原材料,使重慶成為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基地。
其次,“加工出口”轉為“內外兼銷”。發展“一頭在外、一頭在內”的內需型加工貿易,承接兼顧內外市場需求的加工貿易轉移,積極發展接受國外訂單、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制造后在國內銷售。
第三,“大運輸量”轉為“快捷運輸”。我市將大力發展運輸成本不敏感、基于航空運輸的加工貿易,比如IT、芯片和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業,采取“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模式。由于我市綜合成本比廣東等沿海地區便宜,目前臺灣筆記本電腦、臺灣光電LED封裝測試等項目有望落戶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