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漲價沖擊波正在顯現
"我們已經向工商聯寫了報告,做了提案,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批準成立民營鋼鐵企業聯合體。"3月11日,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常務副秘書長耿炳璽對本報記者表示。
或許冶金商會及民營鋼企為此奔走的消息,可以帶來春寒之中一絲溫暖的希望。
聯手抗擊風險
據了解,該聯合體由冶金商會負責組織,由沙鋼集團牽頭,聯手河北國豐鋼鐵、德龍鋼鐵、江蘇永鋼集團等規模比較大的民營鋼鐵企業共同成立,具體形式是以資金為紐帶組建一家合資公司。
沙鋼集團原副董事長賈祥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個好事情。我們也是剛剛開始進入籌備階段,最終具體的方式還沒有確定,但有這個打算。"
耿炳璽認為,國內鋼企分兵作戰的現狀一直令人堪憂,不僅在議價上勢單力薄,而且總體來講中國企業在海外控制的礦石資源并不多。
"一旦大家形成合力,首先最明顯的好處就是能買到長期協議礦,這比現貨買賣便宜很多;其次采購之后互相之間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協調;再次,如果中國鋼企去往海外辦礦,更需要一起合作。"耿炳璽說。
而在鋼企聯合的過程中,統一與合作似乎是一個常談而又長嘆的話題,尤其是國企和民企之間的界限似乎難以跨越。
中國鋼鐵企業雖然自2004年起就指定寶鋼參與定價談判,但多頭進口、盲目競爭和囤積鐵礦砂的做法并無實質性改善。而寶鋼在這輪談判過程中與必和必拓簽署的10年長期供貨合同,也頗受爭議。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寶鋼基本不會受此輪價格影響,但此舉某種程度上可能使原本就有些混亂的國內鐵礦石進口秩序愈加惡化。
某民營鋼企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們也想合作,但是國企不帶我們玩啊。其實統一不應該以所有制形式來區分,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是中國的鋼鐵企業。但是地方政府也好、企業也好,都有不同的角度,合作起來一直有難度。"
據了解,此番參與組建聯合體的民營企業態度很是積極。永鋼集團采購處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以往也沒有與 其它企業進行過來聯合采購,從大的角度來說,聯合起來肯定是有好處,不然對外談判總是一盤散沙,對我們的成本壓力也確實比較大。"
耿炳璽表示,一旦聯合體成立,鋼鐵產 量規模達到5000萬-6000萬噸不是問題,產量將超過國內任何一家大型國有鋼鐵企業。"萬事開頭難。首先是要聯合起來,然后通過合資公司先買礦,再辦礦,由易到難一步步走。而走出去之后還會面臨很多問題: 資金、辦礦的經驗、法律等具體細節都需要研究。"
消解依賴障礙
在我國鋼企的發展路徑中,對外部支撐條件的依賴已經越來越轉化成制約因素。作為最大的買主, 在話語權不能充分發揮的情況下,一方面催生了相關部門"加大找礦力度的愿望,據了解,許多地質勘探部門都在中西部地區進行了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國內鋼企走出海外的步伐。
然而外部形勢的變化也令人始料不及,世界鐵礦石資源正被瓜分已然成為現實。公開資料顯示: 2005年,全球有22項鐵礦石項目啟動,投資超過140億美元,在建或擴建項目的總產能達2億噸/年以上;2008年,僅淡水河谷的鐵礦石投資計劃就超過百億美元;安塞樂、米塔爾近兩年來實施了數十項鐵礦石開發計劃;近鄰韓國浦項也啟動了在印度的資源開發項目,日本鋼鐵企業也在不停與中國搶占資源。
"日本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往往行動一致,包括招投標很有序,彼此之間很少出現壓價現象,團結的后果就是光運費礦石費用每年都能節省幾十億美元。"耿炳璽不無感慨,"我們現在聯合起來還不算晚,因為再不行動就更晚了。"
據耿介紹,在2002年至2007年五年間,我國增產鋼鐵里三分之二來自民營,但是民營企業的發展仍然急需來自國家的支持。
德龍鋼鐵集團董事長助理黃生告訴記者,面對高漲的原材料風險,企業應對方式也各不相同。"礦石漲價對德龍的沖擊相對小一些,因為我們的成本優勢主要集中于后期的煉鐵煉鋼軋鋼等技術管理上。"
但是黃生同時表示:民營企業本身在國家鋼鐵發展中也很有分量,由于以前對外都是各自為政,缺乏領頭人,而且以幾百萬噸的產量議價力度很小,不管是協議價還是現貨價談判都處于不利地位。"如果組織起來,多家產能相加便能降低不少風險,德龍一定會積極參與聯合體的組建。"
據耿炳璽介紹,并非所有的商會成員都參與聯合體組建,首先將由規模較大的民企形成主體,隨著工作的推進再擴大規模。至于聯合體成立后的資源分享,則可能會按照出資比例建立起一套內部的規則。
"具體細節大家還要商量,現在最首要的是得到商務部、發改委等主管部門的批準,那樣才能更方便獲得來自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部門的資金支持。"耿炳璽表示。